健康報報
飲食要小心 食品中毒知多少

近來連日的高溫,除了要小心中暑之外,也要特別注意食物的保存。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最新統計,108年國內高達6,935人因為食品中毒而通報,而且超過一半的案例都發生在510月的夏季高峰期。

今年3月在台北市也發生一起幼兒園集體食物中毒事件,事後,台北市衛生局進行檢驗調查,證實為「沙門氏桿菌(Salmonella)」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。


台灣常見的食品中毒菌

仙人掌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沙門氏桿菌為台灣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菌種,在台灣高溫、高濕的環境下最適合生長。

攝氏28-35度左右是最適合仙人掌桿菌繁殖的溫度,在環境中分布廣泛,常因米飯或澱粉類製品存放條件不佳而造成仙人掌桿菌中毒。另一個是金黃色葡萄球菌,適合生長的溫度在7-47度左右,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存在於人體皮膚、毛髮、鼻腔及咽喉等黏膜及糞便中,尤其是有化膿的傷口,在舒適的體溫溫度下,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在傷口快速增加,因此當餐飲工作人員操作不當,沒有做好保護就很容易汙染食材,又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無法經加熱去除,所以應避免在手部有傷口的時候處理食材。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禽畜類腸道中,蛋、禽畜類產品為主要傳染媒介,適合沙門氏桿菌的溫度在35-37度左右,若食材或餐點被汙染且於適當溫度下放置過久,就可能造成食品中毒。


良好的食物保存及處理過程

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,且存放於冰箱中的食材不宜過多,最好控制在七分滿以下,過多食材會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下降,造成微生物孳生。同時調理食品前、後應澈底洗淨雙手,生熟食刀具、砧板應分開,以避免交叉污染。烹調亦建議澈底加熱,中心溫度應超過70度,或煮至沸騰。若餐點當餐未食用完畢,也應避免在室溫下貯存過久,應盡快放入冰箱,並儘早食用完畢。


預防食品中毒五要!

1.        要洗手-調理時,手部要清潔,傷口要包紮

2.        要新鮮-食材要新鮮,用水要衛生

3.        要生熟食分開-生熟食器具應分開,避兔交叉污染

4.        要澈底加熱-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

5.        要注意保存溫度-保存低於7度,室溫不宜久置



















飯前洗手,病毒不入口,正確洗手七式!




資料參考來源:
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
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7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

新頭殼newtalk | 閻芝霖

食力 蔡幸儒

管理員 於 2020-07-31 13:53:39 發布